怎样教幼儿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成幼儿园和小学教材

怎样教幼儿学习三字经?

1、怎样教幼儿学习三字经?

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电视中的那些老夫子是怎么教的,多半都是会让幼儿读的。

《三字经》成幼儿园和小学教材

2、《三字经》成幼儿园和小学教材

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三字经》的上述优点,乃是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蒙学教材而言。和今天的蒙学识字教材相比,无论是识字效果,还是义理传递,《三字经》都已经落后太多。

1、识字层面关于汉语识字教学,教育界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教学须同时兼顾识字、阅读与写作,学生的识字任务应该随年级逐渐增加,低年级最轻。一种认为低年级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先大量认读常用字,因为“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是无法整句整段地阅读的。……不集中识字而过早教儿童读书,其结果是识字教育和知识、思想教育两败俱伤”;至中、高年级再逐渐减少识字任务,将重点转移至阅读和写作上。前一种意见主要流行于民国时期,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多是按这种意见编写。后一种意见是时下国内教育界的主流。有相当多的实验和数据证明,后一种意见对汉语教学更有效果。《三字经》走的也是“先大量认读常用字”的路数。这是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字经》可以成为今天幼儿园和小学的识字教材。前述《三字经》中的优点——短句便于诵读、浅显易于理解、启人知识、句式丰富等——也同样存在于2016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之中;且该教科书还有着许多《三字经》不具备的优点,比如内容贴近当代儿童的生活实际、重视互动性与游戏性、字形由简单至复杂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等,这些都切合着识字阶段的儿童“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的心理特征——当然,这并不是说2016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尽善尽美,但与近千年前的南宋时代成书的《三字经》相比,其更适应今人识字之需要,是毋庸置疑的。简言之,在历史上,《三字经》曾经是很好的识字课本;但在今天,有比它更好的。《三字经》应该被写入教育史,而非再次被塞进学生的书包。

2、义理层面此番《三字经》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教材行列,是以“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名义。遗憾的是,《三字经》中“传统文化”的主体,也就是其所传递的“义理”,部分虽仍有价值(如劝人向学),但不妥之处也很多。比如,“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明显是在歧视女性。再如,“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这段不妥之处有二:

1、榜样教育不可选择极端案例。“刘晏七岁为官”这样极鲜见的特殊案例,难以令儿童产生共鸣。

2、以做官为饵劝学,本已不妥。且刘晏入仕,是靠着呈文歌颂唐玄宗劳民伤财的封禅之举获得赏识,其呈文本身乃是一次溜须拍马的政治投机,手段并不光彩——按唐制童子科,刘晏7岁童子及第成为“神童”,须按照守选制守选11年才能做官;11岁时刘晏向唐玄宗献颂文,12岁即破例授官。综上。

1、《三字经》在教育史上应该有其地位;

2、作为识字课本,当下的语文教科书,无论是编纂理念还是教学效果,都远胜《三字经》;

3、《三字经》所传递的“义理”,有很多过时的糟粕(《百家姓》《千字文》等不如《三字经》者,自不必赘言)。总而言之,《三字经》在今天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材,是一桩非常遗憾的事情。

幼儿园小班《三字经》教案,我们班是第一次上三字经的课!求教案

3、幼儿园小班《三字经》教案,我们班是第一次上三字经的课!求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阅读《三字经》总体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中国的文化知识

2、提高心理素质

3、认识汉字

4、提高记忆能力 三字经教案: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我要 儿童三字经全文朗读视频的 网站

4、我要 儿童三字经全文朗读视频的 网站

这些朗读MP3可以用 能说会道 XP 这个软件自己做,只需要文字内容就可以转换成MP3的语音资料,还带LRC字幕,很方便,效果也好,这软件百度 思维构造创作室 可以下载到。

幼儿学习三字经的好处

5、幼儿学习三字经的好处

儿童学习《三字经》的好处和意义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的一部。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既是儿童的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的极好启蒙读物。《三字经》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讲做人和为学的关系,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第二部分讲一个人应该了解的道德、自然、社会、人生基本常识,从“为人子,方少时”到“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讲读书治学的次第,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第四部分讲中华历史的沿革,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第五部分以古圣先贤的故事及自然界的事物来勉励儿童读书成人,从“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以其灵巧活泼的形式、广博丰富的内容在宋朝后的七百多年间广为传诵,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启蒙书与劳动大众屈指可数的必读书。以前很多劳动者对于历史文化的知识就来源于《三字经》。民国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说:“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意思就是说如果用以教育儿童,今天的教科书都远不如《三字经》。《三字经》不愧为中国文化的一枝奇葩。 《三字经》的确是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三字经》的每一个字,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幼儿是否应该学习《三字经》?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其实幼儿学《三字经》与学识字或其他学习是一回事,大家大可不必把精力与焦点放在要不要与该不该的问题上,争论不休,这没有多大意义,更应该讨论、研究的是针对幼儿的特殊方法与把握尺度。因为学与不学是相对的,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兴趣不同、资质潜能不同,不能让专家的理论来左右自己的行为,一切应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量力而行,因此没有绝地的对和错、行与不行。

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三字经

6、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三字经

1、三字经的内容值得肯定,浓缩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从南宋开始成为历代儿童的启蒙读本,对后世影响深远持久。三字经采用三字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内容丰富,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英文版《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予以推广。

2、幼儿学习三字经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不要为了教而教,更不能一味灌输,一切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今天孩子高兴就多学点,明天爱看哪一段就跳跃到哪一段,不可拘泥于学习时间和顺序,因为我认真阅读三字经后,知道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没有密切关联。年轻父母要借助三字经,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喜欢学习、喜欢阅读,终身受用,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的。

3、对于幼儿学习三字经要讲究方法,把握尺度。幼儿的思维、心智刚处于发育阶段,不可能象少儿、成人那样先学汉字、了解释义,再来背诵。从豆豆学习经历总结三点,一是营造氛围,二是印刻教育,三是循序渐进。在豆豆1岁甚至更早我们就有意识在他玩的时候放三字经CD给他听,他边玩边无意识地听,播放的次数与时间也没有固定,依其兴趣和精神状态而定。如此反复听了近1年,豆豆2岁的时候,我们开始让他有意思地听CD内容,这些内容其实早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了,经过刻意的听和记,很快就一段一段地攻克,此时还是没有刻意让他去诵读,只是在2岁半时发现他基本可以全文背诵了(某些地方需要提示)。特别提醒一下,如此小的孩子,让其一下子背出全文是不实际的,过于苛求,分容易把小孩培养成书呆子。我们一般是让他分段背诵,一次一大段或两大段。2岁开始给他看撕不烂的口袋书《三字经》,开始比比划划,有了书本,读三字经的兴趣更浓了,因为这些内容他都很熟悉了。2岁半之后开始给他看动画版《三字经》VCD(豆爸自己剪辑的),配合图文动画,更加引人入胜,保持他的这一兴趣,等于是在复习,因为有专家说过,三岁之前小孩的记忆会有断层,三岁之后会把之前学的东西都忘记(大意是这样的),我不信这个邪,我坚信“温故而知新”。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书和VCD在交替使用,隔三差五拿出来让他温习。所有的这些学习,很多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如豆妈自编舞蹈,配上诵读三字经,豆豆很是喜欢,边跟着跳边读。到了现在三岁,儿子已经开始会问“这段什么意思啊”,只有他问我才回答,其他的现在还不教。因为现阶段,主要还是要其“不求甚解”,等到

4、5岁,再开始告诉他其中的意思、典故等,那时候是升华教学。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