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1、《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2、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柳江县穿山二中 韦淼 精彩读录摘抄: 《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亚米契斯 译者:夏丐尊 推荐版本: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1)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 (2)你们因为冬天来了欢喜,但不要忘了冬天一到世间,就有许多要冻死的人啊! (3)将来命运无论怎样变动,绝不要忘了这少年时代的友谊:从今天就须这样自誓. (4)无论在家里,在学校里,在街上,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我所居住,我有见闻的住所,必定有各种各样的人在各种各样地教我的. (5)父亲曾是我最初的先生,又是我最初的朋友,给我以种种的训诫,教我种种的事情,平日为我勤劳,有悲苦则瞒住了我,用种种的方法使我用功愉快,生活安乐. (6)不要把军队当做玩具看!这许多充满力量与希望的青年,为了祖国的缘故,一旦被召集,就预备在国旗之下饮弹而死的啊! (7)街路是应该尊敬的,一国国民的教育程度可以从街上行人的举动看出来.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样子,在家里也必定同样有不好的样子. (8)无论所见的是盲人,是驼背者的小孩,是孤儿,或是弃儿,都要想到此刻我眼前通过的不是别的,是人间的不幸与慈善. 《爱弥儿》 作者:(法)卢梭 译者:李平沤 推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2)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3)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4)当一个妇女不是不给孩子以母亲的关心而是过于关心的时候,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脱离自然. (5)在动物中,人是最不宜于过群居的生活的.人要是像羊群似地挤在一起,不久以后就会全部消灭的. (6)当婴儿脱离衣胞,开始呼吸的时候,就不要把他裹在比衣胞还包得紧的襁褓里了. (7)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 (8)对孩子们讲体力,对成年人讲道理,这才是自然的次序:对明智的人是不需要讲法律的.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作者:李镇西 推荐版本: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 (1)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2)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最好淡化,而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 (3)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4)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5)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关注与研究,"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 (6)激励"优生"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7)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 (8)作为班主任,没有比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痛苦的了. 《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者:魏书生 推荐版本: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 (1)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2)做一名教师容易,但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却很难. (3)管理是班集体的骨架,班级是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绪,集体就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4)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5)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6)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 (7)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的一系列错误,而是找出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 (8)师生之间,有许多感情解释不清,分辨不清究竟是谁关心了谁. (9)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装的蒸馏水,一看就透.一看就透的情况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式各样的东西包裹着的人. 《成功教育》 作者:刘京海 推荐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作为教师要能激发起学生基本的学习动机,一定要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种成功感. (2)留学与辍学相比,主要是学习成绩差引起的,但追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教育不当所导致的. (3)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要使所有学龄儿童少年都受到教育,即普及问题;其次,要使所有入学儿童少年都能够不断发展,即提高问题. (4)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5)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成功的愿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成功. (6)我们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的结论是学习困难学生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发展水平低,即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 (7)成功教育在其实践中,成功地概括出了表现为"低,小,多,快"的操作性的教学原则,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规范与体系. (8)成功之路是教育的必由之路,成功不必非要失败来铺垫,它可以不断地由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作者:(美)彼得法·圣吉 译者:郭进隆 推荐版本: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能够看清复杂而微妙的结构.事实上,以熟习系统思考作为管理修炼,其精义在于当其他人只能看到片片段段的事件而被迫不断做出反应之际,自己已经能看清全貌,并掌握其中关键. (2)系统思考的关键在于看出"杠杆点",亦即可引起结构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杆点,便能以小而专注的行动.创造出最大的力量. (3)集体思维是一种过程,像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水流,想法则像是浮在水流表面,而被冲上两岸的叶子,是那个思维过程所产生的结果. (4)团体不断学习的一项可靠指标,是看得到彼此想法之间的冲突.杰出团体内部的冲突,往往具备建设性. (5)一群富才干的学习者,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学习团体,好比一群有天分的运动员,未必能够成就一个杰出的运动队伍一样.在学习型团体中,人人都在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6)没有比"确信"更能扼杀开放. (7)无法改变生存环境的无力感,或相信有某个人在某个地方遥控我们行动的相法,都会逐渐侵蚀学习的诱因;相反的,如果我们知道命运是操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就会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应变. (8)没有人控制,并不意谓没有控制存在.事实上,所有健康的组织体都有控制的流程,然而,它们是分散的流程,不是集中在任何一位权威决策者手上. (9)在学习型组织中,需要学习的是宽容,因为犯错本身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动机与人格》 作者:(美)马斯洛 译者:许金声等 推荐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人对爱或尊重的需要和对真理的需要完全一样,是"神圣的" (2)兴趣反映并表现了性格和人格. (3)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科学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的价值. (4)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5)挫伤不重要的欲望不会导致心理疾病后果,但挫伤根本上重要的需要却肯定会导致这种后果.因此,任何一种心理发病理论都必须一种合理的动机理论为基础. (6)一个爱的需要在其生命早期得满足的成年人,在安全,归属以及爱的满足方面,比一般人更加独立. (7)任何需要的满足,只要是真正的满足,也就是对其基本需要而不是对其神经病需要或虚假需要的满足,有助于决定性格的形成. (8)健康人并不在表面上引人注目,他们不着奇装异服,风度和行为也不异常,他们有的是内在的自由. (9)自由选择的局面并不一定适合于普通成年人,它只适合于未遭损害的人. (10)人与其他所有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的需要,偏好和本能的残余弱而不强,含糊而不明确,有怀疑,犹豫,冲突的余地;它们极容易被文化,学习以及他人的爱好所窒息,进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2)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 (3)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4)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 (5)学校----首先是书籍. (6)如果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地思维. (7)课上,一些东西需要讲解透彻,一些东西需要有所保留不必说尽的,这是给学生思维设置的诱饵. (8)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9)只有在少年时代就懂得了劳动的欢乐,体验过由于能够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进行工作的自豪感和满足感的人,才会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闲的时间. (10)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和教师的谈话》 作者:(前苏联)赞科夫 推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们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教师的虚假威信只能有助于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使学生在形式上看来是在完成作业.从表面来看,一切顺利.然而实际上对学生却没有发生深刻的教育影响. (3)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无论对集体或者对每一个个别的学生,都时刻不要放松自己肩负的指导的责任----这一点正是应当做到的,虽然做来相当困难. (4)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5)教师的义务是要从多方面形成学生的个性.这里是不允许"听其自然"的,必须把每一个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填补上去. (6)教师对学生的亲密关系,表现在他既能形成集体,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 (7)许许多多的观察告诉我们: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老师的爱的. (8)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9)追求分数对于掌握知识也会发生不良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教材变成了获取好分数的手段,知识本身对于学生并没有吸引力.而凡是未经过紧张的脑力活动而获得的东西,以及没有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的. (10)如果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压缩成使学生吃不饱的一份"口粮",那么这正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丧失兴趣的原因之一.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作者:叶澜等 推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2)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3)教师绝不是照亮别人却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也照亮自己前进道路的"火炬"----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创造性的工作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获取人生价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华. (4)教师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进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教师从职业活动中创造出知道怎样生活和怎样享受人生的年轻一代. (5)教师具有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善于从最不显眼最细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进入美的殿堂.这种敏锐的审美感知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象美的感知. (6)最可怕的是教师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条.毫无情趣的教师不仅令学生乏味,也会导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 (7)好的教师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是师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构成,课堂是知识的汇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8)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9)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并不存在谁为谁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谁主谁次的权力不均衡.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 (10)教育过程是教师职业生命经历的展开,教育过程对知识的活化,教育过程中师生经验的分享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逐渐成熟,学生的日益进步,都显现出一种生成的美,动态的美.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作者:肖川 推荐版本:岳麓书社,2002年版 (1)在教育中,重要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所获得的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和理智的启悟. (2)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3)完整的爱,健康的爱,理当包括这样五个要素: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4)个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良好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 (5)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中的灵魂. (6)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 (7)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8)情感教育也是对本能,对直觉,对当下的呼唤,这宛若一朵朵周而复始,次第绽开的玫瑰,在一阵阵闪烁的火红中,我们那层睡去的心灵,将会因为它的浸润,慢慢恢复生机和活力,直至幡然悔悟,重现本身. (9)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工作,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精神修养,心性修养. (10)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个方向问题.方向对了,路再远,也会有抵达的那一天.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作者:林崇德 推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其校长人格的扩展. (3)教学是一个智育的过程而不是"知育"的过程. (4)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5)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6)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7)一位中小学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 (8)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 (9)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10)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概论》 作者:叶澜 推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1)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长远起作用的手段. (2)今日的人口状况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今日的教育又是影响明日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因素之一. (3)教育的普遍要求与地方特色的最佳结合,将会使教育在改变自然对人生存的消极影响的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4)要教育学生能适应各种环境,要有超越环境和创造更美好未来的追求. (5)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引导意义主要表现在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上. (6)若不研究自己作为人的本身,就不可能与他人的心灵沟通,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对学生心灵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好教师. (7)人在出生时已具备了由遗传以及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的丰富的一切,而这一切对婴儿乃至他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 (8)婴儿期是个体与周围环境建立最初联系的一个时期.人只有具备了这种最初的适应才能生存下去. (9)儿童在学校中的情感生活是十分值得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了解儿童的情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儿童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 (10)生命阶段的独特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生命阶段的连续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间的连续. 《教育过程》 作者:(美)布鲁纳 推荐版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1)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2)教师应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榜样和典型人物,为了做到这点,可以灵活地运用种种装置来支持;这些装置可以扩大经验,阐明经验,并使经验含有个人意义. (3)不愿或不能表现他自己的直觉能力的教师,要他在学生中鼓励直觉,就不大能有效. (4)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5)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6)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7)一个人越是具有学科结构的观念,就越能毫不疲乏地完成内容充实和时间较长的学习情节. (8)直觉好的人可能生来有点特殊,但这些特殊情况的效果如何,则有赖于对学科的牢固知识;熟悉学科知识能使直觉有所作为. (9)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像时钟装置那样,一连串事件相继出现;它对环境,特别对学校环境的影响,也发出反应. 《老子》(《道德经》) 作者:老子 译注:饶尚宽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为无为,则无不治.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治大国,若烹小鲜. (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2)言有宗,事有君. (1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1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美丽的教育》 作者:孙蒲远 推荐版本: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 (1)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根,做教师就要从当班主任做起. (2)爱学生不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 (3)淘气的孩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往往能够做出一般"好学生"做不出来的"业绩". (4)假如你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在几天之内就能够让这些孩子喜欢上你,喜欢上学,没有一个哭闹着要回家的,要妈妈的,那么这就是你的重大胜利! (5)就是平时最细微的事情,老师也要想着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教育. (6)有些话是我们非常容易说出口的,却绝对不可以说出口. (7)有时候,孩子有理也说不清,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老师不能只从表面现象就判断一件事情的曲直,不然就可能冤枉孩子. (8)说孩子笨是对孩子精神上的摧残,尤其是对学习吃力的孩子,摧残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9)我认为老师讨厌一个学生,对这个孩子,对这个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10)我认为无论哪个孩子,他的内心世界绝不会是一色的冰天雪地,总会有星星点点的火花可以捕捉,点燃这些火花,便可融化这冰雪世界,焕发起孩子的热情. 《梦的解析》 作者:(奥地利)弗洛伊德 推荐版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1)潜意识比较喜欢和潜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 (2)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 (3)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4)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疑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 (5)每一个梦,其梦的显意均与最近的经验有关,而其隐意均与很早以前的经验有关. (6)一个人永远无法确定地说他已将整个梦完完全全地解释出来. (7)梦之所以会变得诙谐,多半都是由于表达意念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往往行不通所致. (8)我相信意识的愿望只有在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意愿的加强后才能成功地产生梦. 《民主主义与教育》 作者:(美)杜威 推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正如营养和生殖和生理的生活的关系一样. (3)教育乃是一个抚养,培养和教养的过程. (4)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5)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6)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7)智慧所学习的任何事情都是在进行有主动的兴趣的活动方面发挥作用的事物. (8)脱离深思熟虑的行动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毁坏心智的沉重负担. (9)地理和历史是扩大个人直接经验的意义的两大学校资源. (10)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帕夫雷什中学》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推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 (2)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3)学校,只有当它成为孩子过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并努力求取知识和钻研科学的园地时,才能成为教育的基地. (4)促使孩子热爱知识的首要源泉就是教师的,首先是校长的高度知识素养. (5)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 (6)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 (7)儿童利已主义的根源就在感情教育的欠缺. (8)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9)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10)在儿童周围创造某种思想上无菌的环境的企图,只能使孩子的心灵畸形发展. (11)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 作者:程鸿勋 推荐版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1)今天普遍存在的一个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的目标又多,又高,而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生成的目标很少,达到目标的阶梯和办法就更少. (2)学习是人身体的,知识的,智能的,情感的,精神的,社会的等方面整体生命的自我更新过程. (3)青少年一定要学会突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努力从某一方面有所突破而带动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更快成长. (4)人认识自己的优势,把握自己的优势,把这些优势作用于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上,这样的人是高水平的人,是现代化的人. (5)一个人没有近期目标,人不勤快;没有中期目标,人不精神;没有长远目标,人无气势. (6)懂学,会学,爱学都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但核心是会学,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7)基础教育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打好会学习这样一项奠基性工程. (8)终身学习把阶段性学习扩展到人的终身学习,把单纯的学校学习扩展到人存在的所有部门的学习,把少数学生的学习扩展到所有的人学习,把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 (9)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习的细节开始,形成自动的行为方式,为终身的发展,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教育者的激发要转换和落实在学习者的自我激发上. 《诗人哲学家》 主编:周国平 推荐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 (2)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3)哲学不是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的爱. (4)诗是忧伤的,但写诗却是快乐的,哪怕写的是忧伤的诗.----周国平 (5)若没有一点儿"狂妄"和"放肆",一个人可以是种种别的意义上的什么人,却唯独不可以是独辟蹊径的哲人.----刘东 (6)哲学家一生的活动就是他的思想.----王庆节 (7)人生诚然充满痛苦,然而,痛苦磨练了意志,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周国平 (8)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于是,存在进入了时间,或者说,存在干脆就摆脱不了时间.----王庆节 (9)荒谬的人与荒谬对衡共在,荒谬使他失去了未来的希望和永久的自由,但这恰恰表明他更具有随意支配行动的自由.----杜小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作者:(英)斯宾塞 推荐版本:海峡文。

《民本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5000字

3、《民本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5000字

《民本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5000字

4、《民本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5000字

求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关于教育方面的。

5、求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关于教育方面的。

让儿童的音乐灵性在开放教学中插上翅膀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育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该成为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音乐耳朵"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提高不断的接触、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 以前,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音乐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音乐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兼容"作用。 二、开放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三、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手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高低参差不齐,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音乐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四、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都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其实,对儿童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 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弊端,我们构建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我们认为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一首歌、一张卷子就能平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吗?不能!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不是培养音乐家,其宗旨是为了育人,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