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的意义?0-3岁怎样教育孩子的书籍

0到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的意义?

1、0到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的意义?

质量问题。0—3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脑科学的研究指出,大脑发育在出生前就在进行,并且比人们之前所认识到的更加迅速和广泛;大脑发育比之前所推测到的更易受环境影响;早期环境刺激对大脑发育有长期影响;环境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还影响脑细胞之间的链接。

0-3岁怎样教育孩子的书籍

2、0-3岁怎样教育孩子的书籍

0-3 岁的宝宝还很难完成独立阅 读, 亲子阅读就成为必要的方式, 推荐读物如下:0-1 岁阶段: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适宜选择一些黑白卡,儿歌、童谣。儿歌、童谣、唐诗是不错的读物,朗朗上口,孩子 也喜欢听。建议妈妈们每人准备几本类似的书籍,最初是妈妈给宝宝读,注意, 最好是一边读一遍看着孩子, 要有眼神的交流, 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你在和他说话。1-2 岁 1 岁以后孩子基本上就可以和家长一起读书了,现在的童谣、儿歌、唐诗和 卡片基本上就认得比较全了, 可以开始读故事了,剪短的小故事孩子接受起来比 较快, 而且无形中就教育了孩子中生活的小细节。还有动物故事也比较容易吸引 孩子,现在可以买像卡片大小的小故事书,和配有插图的大本故事合集。2-3 岁 如果以上书都读过以后, 孩子会有很大的阅读量,到 2-3 岁就可以读一些稍 长一些的故事了。建议可以先买 彼得潘、小蜜蜂玛雅、青鸟、坚定的小锡兵、长驴耳朵的 国王、开花老爷爷、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等。

如何科学的开展0-3岁幼儿的蒙氏教育?

3、如何科学的开展0-3岁幼儿的蒙氏教育?

1、大肢体动作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走”,于是,他们就用这句话考量自己的孩子。但是,根据调查,近五年孩子的大肢体动作发展分别有了不同的变化。坐主要集中在5-6个月,所占比例80%,其余大部分在6-7个月的时候,而并不是老话说的“六坐”。曾经有位家长抱着孩子到亲子园问:“这孩子都八个月了,怎么还是坐不住呢?”这个孩子虽然八个月,可体重已经将近25斤,属于体重超重的孩子,如果真的让他一直“坐”的话,会压迫他的肋骨,所以,在蒙台梭利亲子课程中,我们不建议这个孩子坐较长的时间。而且,坐的时候,在孩子腰后面面垫点东西,不至于使他的体重给他太大的负担。针对这个孩子,我们的课程设计是,让孩子先学习爬行,这样可以使他的腰部力量得到加强,从而支撑他的体重。后来,这个孩子在他慢慢爬行的过程中,坐得就比较稳了。爬“爬”是儿童重要的大动作之一。对孩子来说,爬行可以锻炼他对空间的掌握能力和平衡能力。练习爬行主要集中在8-10个月,所占比例为70%;6-8个月比例为20%。孩子的爬行动作也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的爬行顺序是:倒退着爬行—转圈爬行—匍匐前进—手膝爬行—手脚爬行。因此,在蒙台梭利亲子课程中,孩子在学习走线之前,我们会让宝宝绕着蒙台梭利走线进行爬行练习,并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宝宝进行爬行练习。走“走”是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重要体现,蒙台梭利曾说:“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就是第二次出生,这时,他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15个月,所占比例为85%。在孩子学习走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推物行走或用呼啦圈帮助孩子行走,避免孩子形成不敢松手走路或者惦起脚尖走路的不好习惯。在蒙台梭利亲子课程中,孩子在学习走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蒙台梭利线,初步让他们知道走线的过程。蹲“蹲”的时间主要中在11-16个月,所占比例为80%。课程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练习,例如,让孩子帮助“鸡妈妈”拾起虫子喂给“鸡宝宝”吃,或者让孩子蹲下拾起彩球放到自己的小篮子里面。跑 一般孩子的走和跑基本是同时进行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15个月,所占比例为85%,课程中也基本是通过设计游戏帮助孩子进行练习。跳跳的动作练习,在课程中主要是通过亲子游戏和感统器械进行的。器械主要包括,羊角球、跳袋,游戏主要是竞技类的游戏和音乐游戏。例如,小白兔过桥蹦蹦跳,小袋鼠过桥蹦蹦跳...

2、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人的手如此得精巧复杂,它不仅能展示人类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手的灵巧程度取决于大脑的发展程度,所以,孩子手部的发展,是从满手“抓”,逐渐过渡到精巧和复杂的。当他的小手想要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给他准备东西来配合,以刺激他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下面我将根据手部发展规律,即,满手抓—手指的独立性(拇指,食指、小指)—手指之间的相互配合(二指捏、三指捏)—双手的配合,和大家分享蒙台梭利亲子课程中,我们应为孩子准备哪些工作。满手抓从孩子出生一直到七个月,主要满手抓的动作,基本是孩子的本能动作。但是四个月之前的孩子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手当成是一个“勺子”,拇指和其它手指的方向是一致的,之后,孩子会慢慢的把拇指放在物体的一边,逐渐形成五指分工动作。三个月到六个月之间,在抓的基础上,会加入手腕的动作(敲、打、摇等动作),在最初的课程中,会有这样的工作,例如:敲小鼓、手摇铃、拍镜子...手指的独立一般从六个月开始,孩子的手指便开始“独立”,先是拇指的独立。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孩子吸吮大拇指。在课程中,主要通过“拇指按”的动作让孩子进行练习。之后,是食指的独立,年龄阶段一般在十个月,课程中的练习主要是抠洞、叽叽斗游戏,或者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用食指来表示他一岁了等。双手的配合孩子一般在半岁就开始了双手的配合,双手配合的动作会逐渐的变难。最初的双手配合动作,只是把物体从一个手换到另外一只手,慢慢的,变成双手配合才能完成动作。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双手配合舀的动作、双手配合拧的动作、撕纸等。手指之间的相互配合孩子从九个月左右就已经开始了手指间的配合,先是拇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孩子学会了二指捏。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孩子会在地上捡起很细小的东西就往嘴巴里放,这也是细微事物敏感期出现的重要标志。课程中的工作有:捏小铃铛、二指捏豆,慢慢的,孩子学会了三指捏,课程中的工作是通过“三指捏”进行分类。

如何对0至三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4、如何对0至三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孩子语言敏感期培养的措施当宝宝还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话,虽然此时的宝宝还不能回应你,但此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分辨不同国家的语音了。4个月之后,宝宝进入了咿呀发声的阶段。一开始他发出咿咿呀呀的无意义音节,比如:“papa”、“mama”。之后,宝宝发出的声音才开始有一定的含义。这时候,家长可以和宝宝进行“无意义”的对话,“对话游戏”能很好地开启宝宝的语言爆发力。大约在1周岁左右,宝宝能说出第一批词语了。从“爸爸妈妈”到“球”、“汽车”等心爱的玩具,或者“不要”、“抱抱”等配合动作的用词。此时,孩子需要家长对他的语言及时的进行回应,及时的回应,能很好地安抚宝宝的情绪,也能帮助宝宝慢慢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帮助宝宝为语言发展做好准备。1岁半到2岁是宝宝词汇爆发期,宝宝在此阶段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不过,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语言发展轨迹,个体差异很明显,说话晚的宝宝也是有的,不必过于焦虑。家长也要注意分辨,宝宝能不能理解并执行你的指令?如果可以,表明宝宝对话语的理解没有问题,可能只是缺少表达的训练和机会。3—6岁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时期孩子的发音的准确性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词汇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家长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念儿歌、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这个时期我们家长要注意的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哦,宝宝会学会的。0-6岁都是孩子语言的敏感期,所以说语言的敏感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可参考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每个小的阶段对孩子进行有意义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第二章的名词解释?

5、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第二章的名词解释?

0—3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脑科学的研究指出,大脑发育在出生前就在进行,并且比人们之前所认识到的更加迅速和广泛;大脑发育比之前所推测到的更易受环境影响;早期环境刺激对大脑发育有长期影响;环境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还影响脑细胞之间的链接。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养成教育及家庭早教

6、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养成教育及家庭早教

如何培养小宝宝和宝宝智力的开发是个大问题,尽管大家很热心的说了一些不错的观点和方法,但绝不是靠这样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这一问题已不知经耗费多少代人的心血。我国有位被称为早教之父的冯德全的老教授,在过去的30多年里,研究古今中外的经验,不断反复的摸索总结,才写出了《立体早教革命》的专著。尽管如此,也未必就是一个万能的良方。我认为,凡是有这样疑问的朋友,都应该关注一下《早教革命》,在那里找找答案。 现在,冯式早教非常火!但是,我认为任何夸大的广告宣传只能当成一个信息,千万不要完全相信。看了电视广告后,我先到网上看看大家的评价,结果是褒贬不一。了解中发现,早教革命并不是简单的几张光盘+几本书。还要加上汉字、英语、音乐等配套的教材,全套买下才可以用的,淘宝网上最便宜的也要2000多元,冒然购买当然是不理性的。 后来同事们议论说,淘宝网上有人拷贝下来低价分享的,价钱很便宜,可买来先看看,觉得确实好,再买正版的。我花了几天时间,在网上找到了卖家,确实非常便宜,全套电子版的仅用了老公的半包烟钱,正在仔细研究。建议楼主去看看。那家小店的旺旺名好像是:地球旺铺 冯式早教的全套教材由《早教革命》8张VCD+3本电子书+《启智音乐》(8张CD 105首世界名曲)+启智音乐目录+启智音乐指导攻略+《仔仔通》课件(19套)+《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宝宝识字计划+《0岁方案》+《爱迪英语》(4张CD 138个单元)等等。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声像图文有机配套的现代教育方式,亦被称为“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 我大体看了一下,原来《早教革命》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冯德全教授,经过30多年深入研究,总结千万家庭及国内外教育方法,专为孩子家庭而著作的一套婴幼儿教育方案。主要读者对象是0—6岁孩子的父母及家人,主要内容是告诉人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潜能开发”、“行为早教”、“性格培养”等方面的早期教育。主要目的是让7岁前的孩子在语言理解能力、表达力、判断能力、记忆力、空间感知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艺术修养、性格塑造等多方面获得巨大进步。从而改变孩子做事任性、缺乏毅力、性格孤僻、自私专横、自理能力差、依赖父母、娇生惯养、高分低能等缺点。 我的感觉是“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 教育介质和表现形式多样,比较适合家庭,应对家庭不同对象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实施立体教育的方法。书籍可以给家长们在闲暇时阅读,讲座VCD光碟可以方便给家长们在电视机前观看,也方便文化水平较低的孩子祖辈们共同学习。 本人认为,早教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怎样指导孩子的家长和亲人,完成0—6岁期间孩子大脑智力开发,是事关孩子一生的关键。科学的早教应该和以前那种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知识型教育为主的早期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教育方式的改变,已经引起了70后和80后年轻父母的高度关注。看来,早教的成败,将是事关谁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关键所在。因此,花点时间和精力了解一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