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概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研究型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概述

1、课题研究成果概述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王强 附件2: 《关于农村初中七年级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批准立项时间2017年10月30日

2、立项级别沧州市规划课题

3、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4、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1、问题的提出 沧州市农村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比重较大,而农村学生中,学困生的比重又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我校位于偏远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学困生比较多,甚至有很大比例是从七年级就跟不上学习进度,导致初中三年的学习都很困难。农村经济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也亟待提高,再者,农村孩子多为留守儿童,为农村教育增加了新难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能放弃学困生,研究七年级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对症制定提高学困生成绩的策略,探索学困生心理的变化等,就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2、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课题研究目标:

1、七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智力、非智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教师、教材、家庭、班级文化等)。

2、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七年级学困生,研究学校教育中的七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七年级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策略。(2)今后的设想:。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研究型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目的】 为了解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障碍,使他们更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展开了这一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 本校的一些中学生(男、女学生各20名)。 【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访问相关人员,在学校随机抽查一些初中学生。 【调查范围】 某市第五中学校园内和大马路上行走的一些中学生。 【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2004年1月1日~2月14日)撰写开题报告

1、选举课题组长和人员分工

2、制定调查方案

3、撰写开题报告

4、提出课题申请 第二阶段(2004年2月14日 ~3月10日)分组进行调查

1、在奚老师指导下,着手编写心理调查量表,分为性格、处世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调查测试。

2、分组调查,分为三个调查小组,分别对学习的性格、处世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测试。

3、数据分析,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2004年3月11日 ~3月15日)讨论分析原因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经过讨论和研究,分析原因。 第四阶段(2004年3月16日~3月20日) 撰写调查报告 在老师指导下,由梅丽执笔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正以一日千里之势迅速地发展着。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压力的出现,人们在心理方面也随之出现问题。青少年作为未来生力军,同样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正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自己拯救自己更好,于是就开始了我们“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现状调查] 心理问题与生理问题相对,它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引起人们知、情、意、行等方面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偏激、孤僻、自卑、忌妒等不良人格的存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性格、处世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 对学生性格的测试 说明:以下问题答案为A、是;C、否;B、都不是。

1、在人多的地方不大好意思;

2、很难和别人交朋友;

3、愿意一个人静坐;

4、与生人难于打交道;

5、不愿出头露面;

6、即使遇到了令人气恼的事情,也不露声色;

7、开会时总坐在后面;

8、在众人面前说话害羞或沉默不语;

9、买东西时总犹豫不决;

10、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告诉别人;

11、爱刨根问底;

12、无论别人怎么说,自己的主张不变;

13、午休时愿在教室里静坐一会儿而不愿到操场上走走;

14、不好发议论;

15、认为自己天生的命运不好;

16、考试前总为是否会失败而担忧;

17、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18、不好意思向老师提问;

19、情绪稳定沉着; 20、学习时不易受外界的引诱。 评分标准:选A、0分;B、1分;C、2分。 测试者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 分 22 28 13 18 30 25 26 22 30 32 27 17 20 20 17 18 25 24 26 40 性格 特征 混合 稍外 稍内 混合 稍外 混合 稍外 混合 稍外 稍外 稍外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稍外 稍外 从上表可见,我校学生性格类型情况如下:稍外型占40%,稍内向型5%,混合型55%。 后面还有。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成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人类走进新世纪,学习途径的不断拓宽,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因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行为,突出的个性品质将成为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所以,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学习行为特点的研究;对学习习惯范畴的研究;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一)对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研究。   因为习惯属于一种行为方式,所以,我们我们首先对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习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活动性:学习行为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中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正面引导学生,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2、意识性:行为都受一定的心理、意识来支配,无意行为也在潜意识的操纵下产生。运用合理的心理辅导艺术,增强良好意识,从而支配言行。  

3、外显性:学习行为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和完成的,具有突出的外显性。教师必须及时捕捉现状,对症下药。  

4、适应性:学习行为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个体学习的适应性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也有差别。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   (二)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在研究途径上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入手,着重探索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并最终揭示了良好学习习惯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终身学习、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   在方法上,侧重于集体教育、课堂教育、学科教育、家庭教育、个案辅导、心理辅导等。    (1)、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个案分析、开主题班会、交流心得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等。   四、研究过程:   依据课题实施方案,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调查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推广阶段。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调研,打好开题基础。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此课题为重点研究课题,并达成共识:这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的条件和基础。然后召开了课题组成员研讨会,全体教师的宣传和发动会。通过学习、宣传、讨论,统一了认识: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才能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成立课题小组,确定实验班级。落实责任,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验开展。  

3、集思广益,研讨交流,制定实施方案。依据教科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课题组多次研讨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细化课题具体实验目标,并提交督导室审阅,受到肯定。   (二)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巩固阶段成果。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巩固第一阶段成果,深入课题开展,我们把课堂作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渠道,并研讨制定了《学习习惯培养要求》。首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答问,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各学科的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第三、联系学生实际,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预习、复习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  

2、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有保证养成。首先开好家长座谈会。学校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高度重视,充分准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其次,家长把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心得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共商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使家长们受益匪浅。第三,注重家长学校的建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倡言献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三) 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形成教育特色。  

1、整理实验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为保证课题研究有据,为其深入开展提供可参考依据,为课题成果提供有力佐证,主要负责成员对课题研究的资料、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存档。我们依据督导室要求,把资料分成成果主件材料、成果附件材料和成果档案材料三类,做到目录清晰,资料齐全。  

2、全面总结,整体验收。课题研究已进入最后阶段,为确保课题研究能够顺利结题,学校曾多次并邀请督导室领导听取课题组负责人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和财力支持。除此,还召开两次全体教师会,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总结,共同实施。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题目

4、小学品德课题研究题目

一、 课题名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二、 课题研究时间 三、 概念的界定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型”,是指教学指导思想打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冲破师资的限制,打破课程局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四、研究背景及意义(一) 对传统教学的反思: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闭合化。课堂教学方法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内容依然存在唯书至于上,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道德灌输,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甚至致使学生长期违背良知,在课堂上说着假话、套话、大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思品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开放化,有利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学生思想品德实际。2、 小学思想品德课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闭合化。长期以来,学校是思品课唯一的上课场所,语文老师是思品课唯一的组织者、引导者、授予者。地点与师资的局限,使思品课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致使有些学生在校一套,在家是另一种表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整合,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历练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3、 小学思想品德课评价的闭合化。历来小学思品课的评价者无非是班主任和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难以评价全面。评价要打破简单化,实现主体互动化、过程动态化、内容多元化,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手段。五、研究目标(一)研究主要目标:以课程、教材、教法和师资建设为整体改革和研究实验的主导课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思想品德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二) 项目目标和阶段目标1、制订实施方案。学习理论、制率实施方案。2、探索实验。(1)吸收低年级新教材〈品德与生活〉的优点,用新课标理念研究高年级教材,试着把思品课与社会实践课、中队活动、学生的课外生活相结合。打破思品课内容的闭合。(2)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探索体现思想教育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功效的教改实践方案。进行体现教学改革思路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配套图片、声像资料的设计。(3)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的研究。3、总结成果。探索实验、总结成果。

4、课题总结。成果评论、课题总结。四、 研究的基本内容1、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1)整合教学与学科课程。(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3)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4)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2、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 观点: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途径:第一,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要求应具备的认知、技能与素质。第二,反思学生能获益的各种资源状态,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第三,拓宽校内外教学资源渠道和分享渠道。 3、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 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个别性--表现为:"我会学”;体验性--表现为:"我爱学";问题性--表现为:"我有发现"。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4、 关注思品课堂教学活动化增强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促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去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要从"活动"的目标、内容、环节、组织各方面来优化整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

5、关注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

6、关注教学评价关注发展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过程。五、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汇报课。

如何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课题申报书

5、如何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课题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