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四字指出了教育的时机、教材、教法三大原,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1、"儿童读经"四字指出了教育的时机、教材、教法三大原

王财贵: 十几年前,我刚推广这种教法时,即用「读经」之名。但此名曾引起许多误解,带来不少麻烦。最大的误解是「读佛经」乎?「读圣经」乎?这是因为在「宗教界」,一直还保持着「读经」的传统之故。其实,「读经」是任何一种「智慧教育」的重要方式,故宗教教育必着重读经。我们可以检查看看,不论任何时代,只要一个宗教逐渐丧失了它读经的传统,则必走入所谓「末法时期」(如今日之佛教及基督教)。 中国的文化,虽不是「宗教」,却在在是智慧,故要传承中国之文化,也必须「读经」,可以说不读经,中国文化必亡。所以「读经」一词,应是中性的,到处可用的,而不限于宗教。但因文化的读经传统已为五四所斩,世人习于五四八股,误会甚深,。

南怀瑾先生

2、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2)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①出版数百种著作,流通世界,在华人社会掀起国学热。 ②在普及传统文化上起步早,范围广。 ③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亲自选编教材。 ④设立“十方书院…‘太湖大学堂”等文教机构。 ⑤资助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⑥配合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